五百年前,一本药书横空出世却鲜为人知;五百年后,一支口红惊艳亮相便破圈出列——
明朝年间,嵩明人兰茂写出我国首部地方本草专著《滇南本草》,比《本草纲目》早了142年,奠定了云药的特殊地位;乙巳深秋,云南白药集团红花口红首发,“一品一链”育出中药材全溯源彩妆,成为政企共建中药材全产业链的标杆。
今昔映照下,云南中药材产业“四个***”引人关注:种植面积超1000万亩,居全国***;中药资源达8875种,占全国近半数;较多中药材有效含量稳定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三七、灯盏花等核心品种产量占全国90%以上。***大的种植面积、***多的品种、***好的质量和***高的单产,成为云药特色优势的鲜明注脚。
但“硬币的另一面”却也让人扼腕:产业附加值挖掘不足,产值差;产地加工以散户为主,加工差;种子种苗繁育失衡且无规范标准,带动能力差;缺乏专业流通渠道,交易市场差。这“四个差”暴露出云南尚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让中药材产业充分承载乡村全面振兴与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期待,成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柱,仍然任重道远...[查看原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