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国产AI大模型的崛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今年也取得了令人称道的突破。正在上海举行的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一位权威人士就此评价认为,中国创新药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引起不少共鸣。
国内创新药虽一度落后,但随着多年来持续进步,终于在今年形成了全面突破的态势。而作为全景展现我国尤其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平台,本次产业周上,记者接触到许多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人士,透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段逆袭旅程背后的必然性,同时观察作为我国***重要“药谷”之一的上海,如何在未来继续把握创新与发展的战略主动权。
十年创新终迎行业风口
给出“生物医药版DeepSeek时刻”判断的,是知名风险投资人、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他的依据主要来自几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2024年,我国新获批国产一类新药超过45个,而2015年只有3个;今年前9个月,国产一类新药新增50多个,超过去年全年。同样的势头,还体现在医疗器械方面,十年前,国内每年获批创新医疗器械不到10件,而去年达到65件,增幅也高达七八倍。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经极具竞争力。据邓锋援引的数据,目前中国每年进入临床的创新药数量,已占到全球约1/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