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极端高温不仅威胁人体健康,更对制药设备稳定性及生产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结合***新行业动态与技术规范,本文系统梳理制药设备企业的高温应对策略,助你平稳度夏。
一、设备与工艺安全(核心:防过热、防失控)
关键设备特级监护
反应釜/发酵罐: 实时监控夹套冷却水温度与流量,增设备用冷却泵;敏感生物反应器加装温度冗余传感器。
空调系统(HVAC): 每日巡检制冷机组、表冷器,提前清洗冷凝器;洁净区温湿度报警阈值收紧(如温度超标±1℃即报警)。
压缩空气系统: 增加后冷却器排水频次,防止管路积水导致微生物污染。
电气系统防火防爆
配电室强制通风降温,变压器、变频器柜加装临时工业风扇散热。
每日红外测温***检查电缆接头、开关柜温度,超过60℃立即报修。
溶剂使用区防爆设备全面检查,确保通风量≥设计值120%。
工艺参数动态调整
对温度敏感物料(如酶制剂、疫苗原液)缩短转运间隔,冷链运输车预冷至10℃以下再装货。
调整高温时段灭菌程序,避免蒸汽管道集中放热导致车间局部超温。
二、环境与物料管控(核心:防变质、防泄漏)
仓库与车间温湿度严控
阴凉库(≤20℃)实时监控+备用制冷机组,冷库门加装风幕机减少冷气流失。
中间产品暂存区设置移动式空调,确保物料停留时间≤工艺规定上限的50%。
危险化学品特殊管理
乙醇、丙酮等易燃溶剂储罐喷淋降温,存量控制在3天用量内;
氧化剂(如过氧化物)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远离有机溶剂。
水系统风险预防
纯化水/注射水循环温度加密监测,超过25℃时增加消毒频次;
冷却塔定期消杀军团菌,避免气溶胶污染。
三、人员健康防护(核心:防中暑、防疲劳)
科学排班与作息
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露天或高温车间高强度作业,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轮班制。
每1-2小时强制休息10-15分钟,休息室配备空调或强力风扇,提供含盐清凉饮料(0.1%-0.2%淡盐水)。
个体防护升级
提供透气型冷却背心、冰袖、降温帽等特种防护装备,洁净区可选用合规的吸汗速干材质工衣。
配备便携式防暑包:藿香正气水、仁丹、便携风扇、冰袋(非洁净区使用)。
健康监测与应急
班前检查血压、体温,建立“互保监督制”,员工互相观察中暑征兆。
培训全员掌握中暑急救“黄金5分钟”,现场设置24小时应急药箱。
四、应急与保障体系(核心:快响应、零中断)
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模拟“突发停电+高温”双故障场景:测试发电机30秒内切换,关键设备UPS续航能力验证。
开展“人员中暑+物料泄漏”复合应急演练,明确救援优先顺序。
能源与物资备份
与供电局签订保供协议,备足柴油发电机燃料(≥72小时用量);
关键设备轴承、冷却泵备件现场预存,维保团队7×24小时待命。
数字化监控赋能
部署IoT温湿度传感器+AI预警平台,自动触发降温措施(如超温自动启动备用空调);
重要设备振动监测,提前识别因高温引起的轴承膨胀故障。
唯有将高温应对视为系统性工程,才能确保特殊时期的生产连续性与合规性,保障企业安全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