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药材好,药才好。河南嵩县拥有1300余种中药材资源,被誉为“中药宝库”。近年来,为了产出好药材,嵩县正上演一场精耕细作固本、科研创新赋能、模式变革提质的药材种植“进阶战”,希望从“天然药库”迈向“中原药谷”。
良种良法配套 药材种植更精细
“产自嵩县的柴胡,根粗大肥壮,挥发油、皂苷含量高,在中药市场上广受欢迎。”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广政说。
嵩县地处豫西山区,横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境内伏牛、外方、熊耳三山环抱,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中药材优势产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70.6万亩,丹参、柴胡、皂角刺、连翘、山茱萸、黄精被称为嵩县中药材的“六朵金花”。
“原来主要靠野生,后来主要靠种植。”扎根嵩县发展的何广政尝过背靠“天然药库”的甜头,但随着中药材需求日益增长,无序种植带来的种苗杂乱、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既困扰药商药企,也困扰政府部门。
“‘嵩胡’是嵩县的道地药材,但散户大量种植后,种苗来自天南地北,同一地块的种子都不一样,种植技艺参差不齐,药材效果怎么保证。”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永锋说,为了破解难题,嵩县联合药企、科研机构进行种质资源开发,选育优良品种...[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