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诸多政策聚焦制药工业,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来全新机遇。制药设备企业作为行业关键一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使命。
两会强调创新驱动,生物制药被列为 “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制药设备企业需紧跟步伐,大力开发基因治疗设备、连续流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系统等高端装备,满足单抗、mRNA 疫苗等创新药的生产需求。比如,某企业成功研发新型细胞培养系统,极大提高了细胞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在创新药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引入 AI 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就像给设备安上 “智慧大脑”。在发酵工艺里,AI 实现智能化温控和实时监测,通过机器学习预测设备故障,提前维护,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推进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同样重要。开发支持 “灯塔工厂” 标准的智能化生产线,集成 MES、SCADA 等模块,让生产全流程数据 “活起来”,实现互通,从而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与质量。针对基层药品供应链企业 “多品种、小批量” 的特点,提供小型化、模块化设备,像药师帮这样的企业就能借助这些设备,提升数字化生产水平。
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变化,企业要积极响应。集采政策下,药品一致性评价标准严苛,企业需优化设备精度与稳定性,开发高精度分装设备和在线质量检测系统,确保药品质量。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设备生产数据追溯体系,让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透明化,符合医保耗材追溯机制要求。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开发适用于中药提取、浓缩、干燥等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如智能煎药机与成分在线监测系统,还可与中药企业合作定制设备,助力创新中药产业化。
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全球化布局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创新药研发企业深度合作,提供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生产的 “端到端” 设备解决方案,联合 CRO/CDMO 企业开发柔性化生产线,缩短创新药转化周期。参与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区域性共享设备平台,降低中小企业设备投入成本。抓住 “扩大医疗领域开放试点” 机遇,推动设备通过 FDA、EMA 等国际认证,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政策试验区布局服务中心,提升国际竞争力。
此外,两会关注绿色发展与合规监管。企业要开发低能耗、低排放设备,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替代有机溶剂提取工艺,减少污染。提供设备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服务,满足 ESG 投资要求。建立政策动态追踪机制,针对 DRG/DIP 医保支付改革开发柔性化设备。参与药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制定设备技术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
两会为制药工业发展指明方向,制药设备企业只要沿着技术高端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本地化、合规前瞻化的路径前行,精准对接各方需求,定能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