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色工装的无损检测工程师一边熟练操控平台,一边紧盯着电脑数字成像。身后,两扇紧闭的门扉上,醒目地闪烁着“照射”警示标识。这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旗下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能源”)低温制造车间中的一幕。
目前,中集正探索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焊缝检测,助力进一步提升焊缝检测效率与精准度,为工业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3000只封头验证可靠性
如何将医疗领域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应用于金属压力容器焊缝检测?
南通能源质量管理部经理熊丽华介绍,低温压力容器是该企业核心产品,能耐受零下196摄氏度极低温。这种容器通常被用于存储LNG、液氧、液氮、液氢等介质。但这些储存介质具有极低温特性,需要高真空多层绝热保温。这对容器焊缝质量提出极高要求,需要焊缝100%射线探伤合格。
“任何缺陷或损伤都可能导致产品失效和安全事故。”熊丽华说,“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的加持让这些隐患无所遁形。”
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利用射线穿透物质时的吸收差异,精准识别金属制件中的缺陷。“射线检测的过程相当于拍胸片,但检测对象由人变为结构复杂的压力容器。”熊丽华举例,如20英尺的低温罐箱,其检测部位近200处。
面对焊缝多样性挑战,无损检测工程师们采取分阶段试验,从简单的封头部件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压力容器检测。经过半年时间,工程师们完成了3000只封头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的可靠性...[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