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美丽买单。而与健康、美丽息息相关的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产业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发展潜力备受关注。
作为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龙头企业的华熙生物(股票代码:688363),去年登陆A股科创板上市就吸引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眼球。4月29日,华熙生物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幅49.28%;实现营业利润7亿元,同比增幅33.39%;实现归母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幅38.16%。这份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之后披露的首份年报。
近日,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在解读年报时表示,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必须具备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华熙生物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不断打造的“科技力+产品力”。
硬核“科技力”赋能 原料业务稳步增长
透明质酸不但是化妆品和美容界的“宠儿”,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个人护理、食品等领域。近年来透明质酸原料的销量保持快速增长,行业规模高达数千亿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2019 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的销量大约 600 吨,根据研究机构 Frost & Sullivan 报告分析,预计2019-2023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将保持18.1%的高复合增长率,2023年销量可增长至1150吨。
华熙生物是世界***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2018年在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份额全球占比36%,大幅***于占全球12%市场份额的第二名。
作为华熙生物的基础业务板块,年报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原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16.81%。产品创新方面,2019 年公司新上市原料产品 6 个,包括宠物用透明质酸、计生用透明质酸等, 新增产品规格 11 个。
基础业务的稳步增长,与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研发技术及产业化水平方面的持续提升及优化息息相关。
在技术研发领域,华熙生物一直处于行业***地位,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取代了鸡冠提取法,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生物酶切法大规模生产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及寡聚透明质酸,这项技术于2019年获得第 21 届中国专利金奖,为透明质酸更多的产业应用提供可能。
此外,依托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华熙生物实现高产率生物发酵、酶切寡聚、梯度3D交联以及终端湿热灭菌四大技术突破。截至2019年末,华熙生物已申请专利180项,其中发明专利146项。
在产业化水平方面,华熙生物透明质酸生产规模和产率均处于全球***水平。经过持续优化改进,2019年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2-14g/L,远高于文献报道的行业***优水平6-7 g/L。
不仅如此,2019年,华熙生物在天津的透明质酸相关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巢湖工厂正式投产,济南新厂区150 吨透明质酸新生产线也于2019年6月建成投产。“透明质酸原料产能从2000年0.8吨到2019年底达到320吨,整体产能扩大,牢牢守住市场占有率”,赵燕如是说。
赵燕向记者透露,在未来十年,华熙生物还将逐步建成“四大平台”,分别为应用机理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以及分析检测平台。同时,借助外脑,在未来十年,争取与国内、国际的科研院校创立50个合作实验室。
中金公司表示,华熙生物在原料业务领域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有望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终端反哺上游原料 持续做深做广基础业务
深耕透明质酸领域20年、拥有原料技术优势的华熙生物,近年来还积极布局并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至今,已形成透明质酸原料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三大主营业务,赵燕将其形容为“三叉戟”的业务结构。
在一个行业之中,产业链代表着产业层次、关联程度、资源加工深度及满足需求的程度,除了减少环节及成本之外,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互动价值不能忽视。对于华熙生物三大业务所贯穿的透明质酸产业链来说,亦是如此,原料纵深优势加持、供应、赋能终端;反之,终端市场需求量则反哺带动原料增长。目前,华熙生物仅透明质酸的原料产品,有超过200个规格品种,并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原料产品,同时为自有终端产品的开发赋能。而医疗及功能性护肤品两大终端业务不但推动了原料的销售,还带来了消费者的反馈,反哺着华熙生物的后台研发。
“终端产品要好就一定要有好的原料,”赵燕指出,除了透明质酸之外,未来华熙生物还会围绕“功能糖及氨基酸”两大类物质,开发“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等生物活性物质,不断将原料领域做深做广。